Sophia李老师教育随笔 -- 误区二:高中数学成绩好,数学能力就强
北美数学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我们总拿美国学生没有像中国孩子那样有很好的心算口算等计算能力而说笑,简单的计算还需要摁计算器,但他们的教学体系更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利用,更善于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这才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之一。数学能力的强弱在进入大学学习上反应更明显,包括很多中国孩子申请时数理化成绩非常好,上了北美名校,但一进入大学,有相当的国内优秀孩子数理化学习并不顺利,初次考试就有很多学生考砸了,不得不drop掉再重修,越是名校,竞争越激烈,这种现象越突出,甚至有很多上了美国名校的学生暑假回国还找中国老师补习Calculus或大学物理和化学之类的,除了语言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虽然取得了高分,但没有培养出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对大学学习乃至未来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很关键,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要能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孩子的系统性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对孩子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尤其是高年级孩子,不仅要学习,还有运动,还有课外活动,还有申请大学,还有。。。家长愿意投入,也要考虑效果和效率),使得孩子进入大学之前能真正具有独立学习和知识应用能力。
我常跟家长建议,要关注孩子数学能力的提高,在选择课外辅导时尤其要关注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事半功倍的提升能力法”,还是“事倍功半的高分低能法”?如果是后者,那浪费的绝不仅仅是金钱和时间,更要命的是消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学习工作的能力,这种影响虽不易发觉却害人匪浅。